评价文档:
文档评论:
0
相关文档推荐
-
安妮日记(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2
-
《安妮日记》教案 苏教版必修2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
-
《一个人的遭遇》课件
-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5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8图片两组课件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写作课件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5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学案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写作学案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8图片两组学案苏教版必修2
-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文本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学案苏教版必修2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苏教必修2说课稿(图片两组)
-
《图片两组》课件 苏教版必修2
-
图片两组 课件1 苏教版必修2
-
苏教版必修2:《图片两组》课件
-
图片两组 教案1 苏教版必修2
0积分
下载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训练目标 1.了解“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2.把握叙述的三种人称,运用各自的优 点。3.学会选择叙述视角的方法。 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 ,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 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 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2.叙述的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要有利于“我”的心怀的袒露,情感真实。第一人称的叙述 角度,叙述人不一定是作者。如果是叙述作者亲历的真人真事,那么叙述人既是作者也是故 事中的人物;如果作品中的“我”只是作者虚构创作的人物,那故事的叙述人就不是作者。 其次,叙述人也不等于叙述角度,以“我”为叙述人的作品,可以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 此时叙述人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或作者;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此时叙述人仅仅是作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品的次要人物。 (2)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使用第二人称可以把读者置 于叙述者的对面,仿佛在与作者促膝谈心,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3)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则似乎有冷眼旁观的意思。首先,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 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地 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最后,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 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是平庸选择了你,还是你的潜意识选择了平庸?在生活中,很多人钟情于平平淡淡的真 生活,喜欢安逸舒适的生活顺境,结果人生一场,无风无浪,平庸平凡。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拒绝平庸 ①冲锋的号角划破长空,9×10 的小小战场刹那间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 狼烟四起,硝烟弥漫。疾驰的战车冲锋陷阵,摧城拔寨, 角”,参与故事的发展,引领读 骁勇善战;威猛的火炮杀机暗藏,隔山打牛,威风八面; 者看世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战 奔驰的骏马跨日追月,卧槽挂角,纵横驰骋。而我,一 火蔓延的战场上一个平庸的小兵 个平庸的小兵孤零零地蜷缩在战场一隅。从开场到现在, 的无奈,也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 我就没有被挪动过一步,仿佛一开局就注定了我是一枚 到象棋中的开盘杀局。 弃子,仿佛那些孤傲的英雄们连动手杀我都不屑一顾, 仿佛眼前的血流成河、积骨如山、杀声震天与我无关, 仿佛我的生命注定了平庸。(1) ②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庸庸碌碌地度过平淡的 (2)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直抒胸臆, 一生,我不甘心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已经凋谢,千年之 真切地体现自己不甘平庸、拒绝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角早已响彻云霄。今天, 平庸的心声。 我要拒绝平庸,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认准目标,一 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小兵也能变英雄!(2)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渐趋热化,曾经纵横沙场 (3)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采用 的英雄或者含笑沙场,或者含恨而终。终于,当敌方阵 排比句式,写出了“我”突破一 线被撕开的那一瞬间,我的机会来了,渴望“血染征袍 切阻碍“挥舞着长矛刺穿敌方将 透甲红”的畅快淋漓,渴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 帅的胸膛”的畅快淋漓。 豪情,渴望拒绝平庸证明自己,我义无反顾地跨过楚河 汉界,而后便左冲右突,一个劲儿地向前。拉车、牵马、 (4)不着痕迹地把叙述人称转化为 拱炮是我的拿手好戏,破象、吃士、逼帅是我的精妙绝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自如 活。曾经不堪一击的小兵拒绝平庸,曾经微不足道的小 地走进敌方将帅的内心,自然而 兵不再平庸。当孤傲的战车面对我与我的弟兄只能无奈 生动。 地自嘲“自古双拳难敌四手”,当威风的火炮失去了炮 架的支撑在我面前不堪一击,当“春风得意马蹄疾”的 战马不经意间被我锁住了去路,缚住了马脚,当我撕开 士象的坚固防线,当我挥舞着长矛刺穿敌方将帅的胸膛, 我在他的眼里读出了失落,读出了恐惧,但更多的是不 (5)叙述人称转化为第二人称“你” 解与震惊。(3)他不知道为何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却有 ,如同和敌方将帅对话,显得更 拒绝平庸的力量,他不敢相信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竟能 加亲切,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 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局。(4) 情感。由第二人称叙述角度“你” ④或许你死不瞑目,但这就是一个小兵的力量,一 ,转化成第一人称“我”,写出 个拒绝平庸的小兵的力量!我缓缓地抽出长矛,默默地 了故事的最终结局。 转身,眼中写满了坚毅与顽强。(5) (6)叙述角度再次转化为第二人称 ⑤这个世上本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有梦想,只要坚 “你”,但这里的“你”,已经 守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笑傲风云的激昂, 不是指“敌方将帅”,而是指包 终有一天你能够拥有拒绝平庸的力量。(6) 括作者在内的所有人。 名师评语 中国象棋里有将士相、车马炮,还有小卒小兵。本文是一个小“兵”的自叙。 “兵”永远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而且往往是决战沙场、赢得胜局的最后的英雄。“兵”是 平凡的,但绝不平庸。本文构思和立意非常精彩,想象力和语言功底令人赞赏。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技法总结 如何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以题材、体裁及叙述效果为依据恰当选用。选用哪一种叙述角度,并非作者随意为之。 从题材上看,真实而范围较小的题材,尤其是作者所亲历的事件多用第一人称;虚构或范围 较广的题材多用第三人称。从体裁上看,日记、书信、自传、回忆录等叙述性散文常用第一 人称,其余则以第三人称为主。就叙述效果而言,第一人称叙述,真实而有感染力,易打动 读者;第二人称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叙述,灵活自由,不受 时空的限制,可以全景式地表现生活。 2.应保证叙述角度的统一和清晰。在文章中,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的统一,因此,最好 选用一种叙述角度,否则会出现叙述头绪不清、脉络混乱等现象。如果确实需要交替使用叙 述角度,转换也不能过于频繁,而且在角度转换时,必须用过渡句等方式交代清楚,以提醒 读者。此外,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中,若故事涉及两个以上的人物,最好不要用人称而应 直呼其名以免引起读者的混乱。 3.理清作者、叙述人及叙述角度的关系。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人往往就是作者, 即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他人的事情。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两个穷苦青年,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找到了幸福使者,使者见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 心,便给了他们每人一棵幸福种子。 一青年回去后,将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不久就长出了一棵树苗。他每天辛勤地浇灌, 几年后树苗变成大树,果实挂满枝头,渐渐地,他拥有了大片的果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另一青年回去后,设了一个神坛,将幸福种子供奉在上面,每天虔诚地祈祷,青年把头 发都熬白了,却仍然一贫如洗。他十分不解,又跋山涉水地来到幸福使者面前,抱怨使者欺 骗他。使者笑而不答,只让他到另一青年那里去看看。当他看到大片的果园时,顿时醒悟, 急忙回去将那颗种子埋到土里,但幸福种子已被虫蚀空,失去了生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呈现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仰望星空,勿忘脚下 ①说起我的表哥,他的父母以及亲戚邻居,甚至他的老师和同学,大家无不说他怪,(1)他 确实不同常人,有点怪。 ②表哥学习成绩原本不错,经过 12 年的艰苦奋斗,考上一所很不理想的大学,自己觉 得很丢脸,于是选择退学。后来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可两年以后他还是离开了部队。 地方政府出资,组织退伍军人学习技术,鼓励创业,他根本不放在眼里。父母为他着急,通 过种种努力,给他找到一个保安的职位,可小小职位没能拴住他的心。走投无路,他又到一 个亲戚家的工厂里去学数控机床。(2) ③这几天,我在家里紧张地复习迎考,准备接受命运的挑战,耳边不时传来表哥的信息, 什么“第几次辞职”“和父母干仗”“拒绝谈恋爱”,听到的全是负面新闻。(3) ④这些天,家里人经常议论表哥,(4)爸爸批评表哥眼高手低:“为什么就不学学身边 的人呢?他三姨不也是从学车床起家的吗?”接受表哥做学徒的三姨,只有小学毕业,从学 车床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多年打拼,终于成了亲戚们羡慕的小老板。但我不赞成父亲 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三姨和她的父母们,没有多少文化,一直在脚下的土地上行走, 从来没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广阔和美丽,很像鲁迅笔下的闰土,命运把他们安排在哪里,他们 就会在哪里扎根生长。而你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知道外面世界的美丽,自然不会满足于安 于现实的行走。闰土小时候曾和迅哥儿一起玩耍,迅哥儿远走高飞了,他却无法走出鲁镇, 我能理解你的痛苦。(4) ⑤表哥,你不也应当自省吗?不错,人要有理想,一个勇于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可能走得 比别人更远,一个民族拥有更多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腾飞的希望。但是,仰望星空不应当是 躺在草地上的仰天叹息,而应当是立足现实的且望且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即使你成不了 鸿鹄,不也应该学学燕雀在低空飞行、在地面觅食的本领吗?表哥,我问你,你会在地上觅 食吗?你能养活自己吗?(5) ⑥世界是辩证的。我们知道“乐天知命”是宿命论的消极无为,但也不应该因此而忽略 其淡定平和的智慧;我们欣赏仰望星空的高超,但也不应当忽视脚踏实地的明智。 ⑦脚踏实地,勇敢地走下去,终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6) 病因分析 线索不明,人称不一。 (1)没有点出“怪”的具体内容,中心不明确。 (2)用第三人称叙述表哥的人生经历,语言平淡,缺乏表现力。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3)和第④段的内容有些重复。 (4)此处的人称有些混乱。缺少叙述人称的必要转换过渡句。 (5)第⑤段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但前后行文转折太大,前面是理解,后面是批评。 (6)结尾有些生硬。 佳作再续 仰望星空,勿忘脚下 ——关于表哥的几则日记 4 月 8 日 阴 这几天,我在家里紧张地复习迎考,准备接受命运的挑战,但耳边不时传来表哥的信息, 什么“第几次辞职”“和父母干仗”“拒绝谈恋爱”,听到的全是负面新闻。 唉,表哥,虽说你大学没毕业,但毕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你怎么会这样呢?(1) 4 月 20 日 晴 鸡不曾有过飞翔的梦想,不会有不能飞翔的苦恼,更不理解鹰在天际飞翔之后重归山林 时的痛苦。这话颇有哲理,它让我想起表哥。 经过 12 年的奋斗,考上那样一所不理想的大学,他心有不甘,于是选择退学。转而走 入军营,可两年以后还是解甲归田了。地方政府出资,组织退伍军人学习技术,鼓励创业, 当年对那所大学都不感兴趣,这种培训班又怎能吸引他?父母通过种种努力,给他谋得一个 保安的职位,可小小职位岂能拴住他的心?走投无路,他又到了一个亲戚家的工厂,去学数 控机床。我知道,这里仍然难以成为他安身立命之所,迟早他还会离开的。(2) 啊,表哥,你就是在天际飞翔几个来回之后重归山林的鹰。(3) 5 月 5 日 晴 今天,家里人又开始议论表哥,爸爸批评表哥眼高手低:“为什么就不学学身边的人呢? 他三姨不也是从学车床起家的吗?现在成了小老板,多少人羡慕啊!”我知道,表哥听不进 这些批评。三姨和她的父母们,一直在脚下的土地上行走,从来不曾幻想过星空的美丽,很 像鲁迅笔下的闰土,命运把他们安排在哪里,他们就会在哪里扎根生长。而表哥知道星空的 美丽,自然不会陶醉于地上的行走。(4)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这是渴望绽放而不能的痛苦!这是仰望星空而不得的悲哀! 5 月 16 日 晴 一个勇于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可能走得比别人更远,一个民族拥有更多仰望星空的人才会 有腾飞的希望。但是,仰望星空不应当是躺在草地上的仰天叹息,而应当是立足现实的且望 且行。燕雀不应嘲笑鸿鹄,但即使你成不了鸿鹄,也应该学学燕雀在低空飞行、在地面觅食 的本领。 表哥,你会在地上觅食,养活自己吗?(5) 5 月 22 日 晴 世界是辩证的。我们知道“乐天知命”是宿命论的消极无为,但也不应该因此而忽略其 淡定平和的智慧;我们欣赏仰望星空的高超,但也不应当忽视脚踏实地的明智。 我想象着表哥的痛苦,也想象着自己的未来。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飞多高走多远,但我 告诫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走下去,终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6) 亮点评析 日记连缀,叙述角度自然。 (1)直接呼告,并且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就如同和表哥对话,亲切近人。 (2)虽然仍然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但修改了句式,采用反问,更有气势。 (3)直接呼告,并且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写出了对表哥的理解。 (4)整则日记采用第三人称“表哥”来叙述,清晰明了。在比较中剖析表哥的思想痛苦,切 中肯綮。写出了对表哥的理解。 (5)采用第二人称叙述,与表哥促膝谈心,提出委婉批评,点明文章主旨。 (6)变换叙述人称,由表哥的事例推及到普遍的道理,告诫自己脚踏实地,点明主题。 升格感言 文章由五则日记组成,或叙述情况,或揭示原因,或对比议论,或理论阐述,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较好地阐述了追求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文章采用多种人 称叙述角度,真情坦露,较好地表达了主旨,让人容易接受,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命题呈现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谈到维护全球和平时表示:只有在有关冲突各方真正希望和平 解决分歧时,冲突才有机会停止。 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审题导引 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放眼全球,不少地方的武装 冲突逐步降温甚至平息,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战火连绵不断。由于民族、 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不断给 国际社会带来危害。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在忍受着战火的煎熬。战火、 冲突,始终是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地球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世界人民 期盼着解决战乱和冲突,但和平需要创造,和平需要保卫。只有真正崇尚和平,切实停止冲 突,人民才能安宁。 本题写作时应注意选好切入点,善于“小中见大”。 佳作展台 让世界多些橄榄枝吧 工具书上说:橄榄枝,油橄榄的枝叶,西方用作和平的象征。由此,我想到了战争与和 平人类这一沉重的话题。 我之所以期盼今天世界上多些橄榄枝,其理由如下: 首先,橄榄枝是化解矛盾无可替代的利器。有人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必须考虑解决的办 法。靠先进的武器固然能够征服异地山河,但不能征服他国人的心。倘若利用橄榄枝来熨平 人与人之间因冲突或隔阂而产生的沟壑,那一定是月也明风也清,那一定是心相通,情相连。 两千多年前的昭君出塞,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橄榄枝。正是这样的橄榄枝,才使汉与匈奴民族 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试想,如果没有那时的和亲政策,中国的历史 就得重写,山河就得重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平是历史前进的助推器。人们没有忘记二战血与肉的拼耗,生命与 生命的格杀,那是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膜拜和期求;人们没有忘记“千街喋血,万村焦 土,银汉难洗”的过去,不是为了以牙还牙,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没有忘记 北伐战争、西安事变,同样不是昨仇今报,而是希望“相逢一笑泯恩仇”。可以说,历史是 现实的镜子,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应该遵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循这一辩证法。 其次,战争是将人类推向深渊的祸首。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莫不如此。希特勒发动第 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人民陷入苦难的日日夜夜。日本军国主义者蹂躏中华大地,使几千万 中国人失去生命。美国等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又使多少无 辜者惨遭涂炭。我们从美国老兵的忏悔声里,从德国人的伤疤里,从那个伊拉克儿童的眼神 里,读懂了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看出了今天世界人民的心声与期盼! 尽管我们不会忘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切肤之痛,也不会淡忘曾被践踏、被 蹂躏、被欺侮的切齿之恨,但是,我们还是如景仰日月那样景仰橄榄枝。 我反对战争,绝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因为,历史的前行不仅仅是和平可以完全左右的。 不过,在新世纪的今天,我还是由衷地想:让世界多些橄榄枝吧! 点评 本文思维清晰,论证有力,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同时论证,“橄榄枝是化解矛盾无 可替代的利器”“战争是将人类推向深渊的祸首”,论据充分而且思辨性很强。“我反对战 争,绝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因为,历史的前行不仅仅是和平可以完全左右的”,体现了作者 很强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