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文档:
文档评论:
0
相关文档推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3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1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3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1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3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2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2.1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1.2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2.2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1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2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版地理课堂导练必修二中图通用版试题: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
-
中图版 必修二 3.3《地域联系》课件 (共40张PPT)
10积分
下载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第一章测评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下图为某市 2011—2015 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甲——死亡率 B.乙——老年人口比例 C.丙——人口自然增长率 D.丁——出生率 2.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市( ) 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阶段 B.2014 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C.人口数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 D.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解析第 1 题,读图,纵轴表示某事物所占的百分比或千分比,65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 7%,称为人口老龄化,乙 不能表示老年人口比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低水平稳定状态,丙线起伏较大;人口出生率不可能为 负值;正确的是甲表示死亡率,约 9‰左右。第 2 题,据上题分析,该市人口死亡率低,传统型阶段人口 死亡率高;图中甲是人口死亡率,乙应是人口出生率,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丙表示人口总量变化。 2014 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减少后增加;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人口负增长,人 口老龄化严重,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答案 1.A 2.D 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 2017 年 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 期望寿命已提高到 78 岁。读图,完成第 3~4 题。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3.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高—低—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4.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 ) A.劳动力数量较少 B.劳动力比重较大 C.年龄构成较年轻化 D.性别构成较合理 解析第 3 题,图甲,顶部和底部收缩,表示出生率低、死亡率也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选择 D 项。第 4 题,由图乙可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女性人口居多,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由图甲可知户籍人口男女性别 比相差不大。 答案 3.D 4.D (综合思维)读下图,a、b、c 分别表示 0~14 岁、15~64 岁、65 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 重。据此完成第 5~6 题。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②国 65 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A.60% 鼓励生育 B.65% 采取移民政策 C.8% 计划生育 D.34% 鼓励人员出国 解析第 5 题,人口增长最慢的即 0~14 岁年龄段占比例最小,读三角坐标图可知最小的是①。故 A 项 正确。第 6 题,图中②国 65 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不足 10%,0~14 岁人口所占总人 口比重为 60%,人口增长迅速,应积极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故 C 项正确。 答案 5.A 6.C (综合思维)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与人口自然增长 率曲线图。据此完成第 7~8 题。 7.图中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 A.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C.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D.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8.造成该地区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产业结构调整 C.高素质人才外流 D.本地大量人口迁出 解析第 7 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 0,即人口总数持续增 加,所以 D 项正确。第 8 题,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该地前期人口迁入率较大且呈 上升趋势,说明经济较为发达;该地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该地对劳动力数 量的需求降低,人口迁入减少。 答案 7.D 8.B 导学号 85454017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7%,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下图,完成第 9~11 题。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 9.在 t1~t3 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生育水平低 B.城市人口寿命长 C.农村死亡水平高 D.农村劳动力迁出 10.若某国正处在 t3~t4 阶段,则该国( ) A.劳动力严重缺乏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劳动力就业不足 D.人均预期寿命较短 11.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施是( ) A.延长退休年龄 B.控制老年人口数量 C.接受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第 9 题,读图可知,在 t1~t3 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市,城乡差异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 迁出,导致老龄人口比重高,D 项对;城市生育水平低,则老龄人口比重高,A 项错;材料不能体现城市人 口寿命长,B 项错;农村死亡水平高,不是老龄人口比重高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龄化比重高的结果, C 项错。第 10 题,若某国正处于 t3~t4 阶段,则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A 项对;人口老龄 化严重,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 项错;劳动力缺乏,就业充足,C 项错;人口老龄化严重,则人均预期寿命 较长,D 项错。第 11 题,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可以采取延长退休年龄、接受外来移民、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控制老年人口数量不能缓解老龄化压力。 答案 9.D 10.A 11.B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 139 万 人(其中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数据),比 2000 年增加 11 700 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第 12~14 题。 12.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3.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14.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解析第 12 题,材料反映的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即流动人口,故选 A 项。第 13 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第 14 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为:由中西部向东部,由乡村向城市,故 B 项正确。 答案 12.A 13.C 14.B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 2006—2014 年我国 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第 15~16 题。 15.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16.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解析第 15 题,读图可知,该省(市)在 2012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机械增长率为 5‰,两者之和 为 0;该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之和在 2012 年前为正值,2012 年之后为负值,所以人 口总数先增后减。第 16 题,随着该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迁入 量减少。 答案 15.C 16.C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读图,完成第 17~18 题。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7.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18.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解析第 1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各县级行政区域环境承载力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与黄河流经宁 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关。第 18 题,宁夏南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地表径流缺乏,因而今后 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水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答案 17.B 18.D 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第 19~20 题。 19.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 20.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 解析第 19 题,图示信息显示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第 20 题,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一个 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案 19.D 20.C 下图为美国(本土)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第 21 题。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南部、西部环境条件较好,加之新兴产业的吸引,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 南部、西部迁移。 答案 C 木桶定律是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 口测算。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指标下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据此完成第 22 题。 指 基于人 基于人 基于 基于可 标 均 均 生 供 数值 建设用 居住用 态环 水资源 人口 地 地 境 适宜人口 63.80 83.20 72.36 70.18 (万) 最大人口 106.20 113.40 210.35 106.33 (万) 2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 ) A.可供水资源最为紧张 B.人口合理容量是 63.80 万 C.环境承载力为 210.35 万 D.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 解析依据木桶定律可知,短板是决定性因素。表中显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短板都是人均建设用 地,据此可判断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是 63.80 万。 答案 B 读俄罗斯亚洲部分地图,完成第 23~25 题。 23.图中俄罗斯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南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部沿海 24.制约俄罗斯亚洲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条件 25.俄罗斯亚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 )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 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解析第 23 题,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从图中可以看出,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南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区。故 选 A 项。第 24 题,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都不是制约 其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从而成为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潜力的 主要因素,故选 D 项。第 25 题,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广人稀;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纬度高,热量不 足,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差;纬度高,气温低,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故选 A 项。 答案 23.A 24.D 25.A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 年 4 月 28 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这次人口普查,0~14 岁人口占 16.60%,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8.87%,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 个百分点。 材料二 两次人口普查公布的金字塔图(部分)。 (1)判断 2010 年我国 15~64 岁的劳动力人口的变化 (填“增加”或“减少”)了 %。在下 面图中分别用字母 a、b 标出 2000 年和 2010 年的人口年龄结构。(4 分) (2)1982 年人口金字塔图中出现甲、乙两处明显收缩,甲处是由于 ,乙处是由于 。 (2 分)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A.国内战争 B.计划生育政策 C.三年自然灾害 D.地震引发瘟疫 (3)针对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趋势,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简述实施这一政 策的理由。(2 分) (4)结合人口普查的结果,很多专家明确指出我国人口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未富先老”说明了什 么?这种现象带来了哪些问题?(4 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2010 年 15~64 岁人口比 2000 年增加了(6.29-1.91)%=4.38%。第(2)题,甲处 是 20~24 岁年龄段,根据 1982 年可以判读他们出生时间约为 1958—1962 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乙处是 0~4 岁年龄段,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后出生的。第(3)题,从我国目前面临的老龄化严重的问 题角度分析。第 (4)题,“老”是指老龄化,“富”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目前情况分析即可。 答案(1)增加 4.38 (2)C B (3)因为从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缓解 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 (4)“未富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负担加重。问题:劳动力短缺,老年 人生活困难、孤单,社会上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加等。 27.(14 分)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据图甲分析,济南 0~14 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 是 ,应对这一变化趋势该城市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6 分) (2)据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有 ;试 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5 分) (3)图丙中,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 区域是 。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3 分) 解析第(1)题,读三角坐标图可知,0~14 岁人口比重由 A 到 B 呈上升趋势,由 B 到 C 呈下降趋势;65 岁 及以上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且根据规定 6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到 7%以上,则表示该地区进入老 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应加强养老事业发展,完善养老制度。第(2)题,根据柱状图及图例可知,济南 市迁入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且迁入人口数量济南市比淄博市多;人口迁移对迁入区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增加劳动力数量,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同时会给城市带来一 定负面影响,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治安等问题。第(3)题,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 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其方向为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人口迁出 总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四川省,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黑龙江省。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答案(1)先增加后下降 增加 完善养老制度,加强养老事业发展;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如实施二孩政 策 (2)济南市迁入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济南市迁入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 推动城市化的发 展;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交通、住房以及治安造成一定的压力。 (3)四川 黑龙江 社会经济 28.(12 分)201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人口达到 70 亿,结合全球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 各题。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该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4 分) (2)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远小于非洲,为什么新生人口增长率却是非洲的两倍还多?(4 分) (3)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请表 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 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人口大量增长,会带来粮食安全没有保障, 环境污染,教育、就业困难等问题,解决措施可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 分析。第(2)题,新生人口增长率不仅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第(3)题,属于开放性 问题,可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环境污染,教育、就业困难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亚洲人口总数多,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非洲,但每年新增人口多,所以新生人口增长率大。 (3)乐观观点:尚未达到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 用率;通过扩大和加强勘探,可以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拓展适合 人类生存的空间。(回答合理即可) 悲观观点: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由于长期的过度消耗,已出现多种资源、能 源的短缺甚至枯竭;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过量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 球空间的有限性使其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回答合理即可) 2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 年)。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材料二 美国本土略图。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2 分) (2)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并描述其特点。(2 分) (3)概述近几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入,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4 分)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 是什么好事。”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4 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判断出人口数量和寿命的发展特征。第(2)题,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 长模式为“三低”模式。第(3)题,加利福尼亚州人口迁入的原因与产业特点、就业、气候、环境等因 素有关。第(4)题,由于美国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口的快速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答案(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2)“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轻。 (4)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将 使美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