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文档:
文档评论:
0
相关文档推荐
-
新人教版必修3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
-
新人教版必修3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
-
新人教版必修3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__以东亚为例学案
-
新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__以东亚为例检测题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课件(共42张PPT)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
-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的转移导学案
-
人教版必修3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
人教版必修3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
人教版 必修3 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
-
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
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二课时,9张PPT)
-
人教版 必修3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一课时,10张PPT)
-
湘教版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复习(36张PPT)
-
人教版 必修3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导学案
-
湘教版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6张PPT)
-
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共36张PPT)
-
中图版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共56张PPT)
-
人教版 必修3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共41张PPT)
10积分
下载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第 5 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教材 P84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石油 30~40 年,主要是因为天然气储运难、上 市难、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2.天然气作为能源同煤炭和石油相比燃烧效率高、清洁且使用方便、价格比较低,因此,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采天然气之后,天然气能部分取代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 高。 3.虽然 2007 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 23.8%,而我国只有 3.3%,但是 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是广阔的。从储量看,我国约有 33 万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 4 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 1.4%,开发潜力大。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15%,天然气比重力争达到 10%。 教材 P84 活动 1.我国陆地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多数地区气候干旱,多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 2.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非常严重。 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薄弱、落后。 4.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教材 P86 思考 1.从全国的角度看,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 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不应该。维持适当的低价位,可以拉动消费,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并且可以 逐步实现“照付不议”的国际天然气消费惯例,有利于西部天然气资源长期稳定地开发利用。 教材 P87 思考 1.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加工地都在我国。 (2)不同点:a 厂的原料地和产品市场都在日本。b 厂的原配件供应在国外(韩国),产品市场 在我国国内。c 厂的原料地在我国国内,产品市场在国外(欧美)。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 a 厂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b 厂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 厂既利用我 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3.三家工厂区位选择的优点: (1)a 厂选择我国离日本(市场和原料)较近的青岛。其主要优势:①接近原料供应地和销售 市场(日本);②青岛有优良海港,交通方便;③劳动力低廉、丰富、素质高;④青岛是纺织 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⑤土地租金相对较低。 (2)b 厂选择在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且具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其主要优势: ①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②消费市场广阔;③交通和通信便捷,科技力量雄厚;④北京 具有独具特色的技术密集型机械工业基础;⑤劳动力低廉、丰富、素质高。 (3)c 厂选择在政策优惠且交通便捷的特区城市深圳。其主要优势:①国家优惠政策;②地 处沿海,交通方便;③劳动力低廉、丰富、素质高。 教材 P88 思考 1.因为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企业为降低成本,提 高利润,使生产在空间上不断转移至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2.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发达国家)转移至经济水平低的地区(发展中国家)。 3.这说明产业转移在时间上有阶段性,在空间上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4.不完全,还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教材 P89 思考(上) 1.便于进口原料、资金、技术等,出口工业产品。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质量,制定优惠政策条件等。 教材 P89 思考(下) 1.可以减少关税,接近消费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2.使消费市场更加广阔,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更大。 教材 P90~91 活动 1.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给能源小国日本带来严重的冲击。日本是个石油消 费大国,年消费量为 2 亿多吨,99.7%靠国外市场供应,石油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大幅度提 高,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2.1985 年日元升值后,不利于日本工业品出口,原有的工业制品靠进口原料、燃料加工成 零部件,组装成配套产品出口的系统模式受到干扰,出口主导型企业生产呈停滞或下降趋势。 致使向海外投资,转移生产活动据点,进行“现地生产”的浪潮日益旺盛。 3.至 80 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的竞争威胁。这种市场形势加速了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4.日本劳动力价格很高使国内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利润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劳动力 数量下降,可能使国内企业开工不足。 5.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出现多极分散化的趋向。一是工业向原有工业地带周边及外围的内 陆地区延伸;二是向边远地区移动,建立地方性工业据点,在日本国土南北两端和日本工业 稀疏地区发展工业。 6.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促使日本产业结构调整趋向高 层次化,同时因传统工业在国内出现停滞和下降而向海外大量转移生产据点,这样会使国内 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并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教材 P92 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应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 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多。 3.注意问题: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评价: 是正确决策。先对“标准化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再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投资力度,自主 创新。 教材 P93 活动 1.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会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国内由于生产困难,造成裁减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员工,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此外,外迁或外建导致企业生产技术下降,削弱了产品的竞争 力。 2.(1)日本、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之前都处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而重化工业属于 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由于轻工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恢复容易,加之当时两国 都具有大量质量高而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优先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提法是不正确的。珠江三角 洲地区及浙江省能源和原材料缺乏,也没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针对两地区位优势,今后 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 学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如汽车、通信设备、生物制药、计算机等,使产品向高、 精、尖方向发展。东北属我国老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同 所有传统工业基地一样,东北地区的工业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国家发出了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的号召,东北地区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教材 P94~95 问题探究 资料 1 分析 调水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良好(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 水源地水质 差(水体污染严重) 最好 该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 较大(干渠沿线工程地质和 巨大 工程量 小(利用现有河道输水)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地形复杂) 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现有条件 差 利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可全线实现自流输水) 资料 2 分析 1.北方冬春季节缺水,尤其是春季春旱严重,缺水相当严重。长江夏秋季节(6~10 月)水 量丰沛,水位高,最适宜调水。 2.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解决水资源因季节分配不均的矛 盾,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3.严格管理,如建设执法机制,采用水务局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的 取水许可证;严格治污,将保障输水水质作为重要目标,如在输水干线要实施清水廊道工程, 也就是通过截污导流,以污水零排入输水干线为目标,对目前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河段进 行彻底治理,关闭一批污染较重的企业,并且在输水干线沿线开展绿化工作等。 资料 3 分析 1.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城市生活用水和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工业用水。 2.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 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林牧业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 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 害。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 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减缓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 大,控制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湿地补 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 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因为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均,人均量少,而且水质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