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文档:
文档评论:
0
相关文档推荐
-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2018110602204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2018110602191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2018110602198
-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018111201142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滚动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单元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滚动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单元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单元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滚动测试卷(二)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滚动测试卷(四)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单元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单元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检测:单元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8含解析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6含解析
-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习练题5含解析
4积分
下载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建议用时:30 分钟) [学业达标练] 1.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取得了一项重大科技成就,有外国学者评论说:此项成就结束了某 些大国老是拿着大棒对中国进行讹诈的历史。这一项科技成就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 1 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A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取得了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结束了某些大国老是拿着大棒对中 国进行讹诈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科技成就是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故 A 项正确。] 2.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 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 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 【导学号:14322237】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A [根据材料“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结合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964 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故选 A 项;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 运动,B 项不符合史实;C、D 两项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果。] 3.2017 年 4 月 20 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于 4 月 27 日成功完成与“天 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有了长足进步。宣告中国开始 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 A. “东方红 1 号”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D.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红 1 号”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了中国开始进入 航天时代,A 项符合题意。]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4.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国防部某高官在评价中国某项重大科技时说:“这件事情表明了 中国人在打击力量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并且表明,那里的‘动荡’和无政府状态并未影 响他们取得进展。”该人士评论的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B [注意题干时间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是在 1964 年 10 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是在 1967 年 6 月 17 日,此时正是“文化 大革命”期间,B 项符合题意;1964 年 6 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5 号”。] 5.某班历史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 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导学号:14322238】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 D [“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新中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 1 号” 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的 袁隆平最为符合,故选 D 项。] 6.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 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 面……”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C [题干中提及的使中国粮食增产、解决了饥饿问题的应该是中国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成功,所以与题干中对应的事件应该为 C 项。] 7.2000 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 5 至 7 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 计)的国家之一。此成就与下列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是( ) A.“南优 2 号”技术 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舟”飞船技术 D.“长征”火箭技术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B [“银河Ⅰ型”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达上亿次,“银河Ⅲ型”计算机每秒运算达 10 亿次, 符合材料中的“海量数据统计”,故 B 项符合题意。] 8.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 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导学号:14322239】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B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A、C、D 三项的叙述没有问题,但高科技成就的“主要 原因”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故选 B 项。] [冲 A 挑战练] 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 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 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导学号:14322240】 A.20 世纪 4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70 年代 B [本题的题眼是“原子能时代”,根据史实可知,1958 年我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回旋加速器运转,标志着我国跨进了原子能时代,故选 B 项。] 10.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 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1952 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 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 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 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 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 D 项。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22241】 材料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 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960 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5 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 年,“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 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 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 1956-2003 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2)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经济体 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所举事例提炼特点。第(2)问需联系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概括。 第(3)问注意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曲折。 (2)国际背景: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体制: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12.科技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22242】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年) 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 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 年) 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 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 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 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为什么确定这样的 战略重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整。为什么做出这样的 调整?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做出了怎样的战略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判断;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回答第二小问。第 (2)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与材料一比较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总结答案。第(3)问通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 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 60 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 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作用。原因: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与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竞争日益激烈。 (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 进程加快。战略:科教兴国。成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或“神舟”六号、“神舟” 七号或“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