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文档:
文档评论:
0
相关文档推荐
-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2018110602198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
18-19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Word版含解析
-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Word版含解析
-
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
4积分
下载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课时跟踪训练(十九)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 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 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④实施了 “863”计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依据图片可知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而④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应该排除。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打破了美、 苏核垄断。 [答案] C 2.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 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B、C 两项是改革开放后取 得的成果;D 项是在 1970 年。 [答案] A 3.“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霜鬓不坠青云志。……”这是对科学家钱学森的赞誉,其中“两弹”是指 (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导弹、核弹 [解析] 钱学森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之一,“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 地球卫星,故选 B 项。 [答案] B 4.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项科技成果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 技成果应该是 ( ) 新华社电: ……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 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解析] 据材料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文化大革命”可判断该科技成果出现于 “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 C,排除 B、D。据材料中“空间技术”排除 A。 [答案] C 5.一位老华侨曾说:“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升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 ”这位老华侨第一次昂起头能够仰望到中国的卫星是在 ( ) A.1967 年 B.1970 年 C.1984 年 D.2003 年 [解析]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故选 B。 [答案] B 6.某班历史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 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 [解析] “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新中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 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答案] D 7.《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 对袁隆平的喜爱。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 ( )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 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 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 D 8.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对这四幅图片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图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图二——“神舟 5 号”飞船 C.图三——正在田间研究水稻的袁隆平 D.图四——“神 7”宇航员翟志刚 [解析] A、C、D 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图二是 1970 年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红一号”,所以 B 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 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 大意义有( )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 ③证明中国已经是 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考查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旨在考查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②③表述明显错误,①④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答案] B 1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 确的是 (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南优 2 号”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 “一五”计划从 1953 年至 1957 年,A 项正确;“两弹一星”成果是 20 世纪 六七十年代取得的,B 项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南优 2 号”是 1973 年培育成功的, D 项错误。故选 A 项。 [答案] A 11.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 年来,中国科学研究成果在某 些领域开始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改革开放新时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有( ) ①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 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依靠基因工程改良动 植物品种 ④载人航天飞行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 四项内容都是达到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成果,但是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是在 1965 年,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②。 [答案] C 12.从“两弹一星”、“一箭多星”、载人航天到“嫦娥二号”成功登月,这一系列 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其必要的前提和原因有 ( )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③正确的发展科技工作的规划方针 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⑤海外一些优秀 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故①正确;中国政府在 1949 年和 1958 年分别成立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科技工作,说明②正确; 1956 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并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说明③正确;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归国并努力工作,说明④⑤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 一次是 1793 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 1842~1860 年错失第二次工 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 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 2015》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 年 1.2 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 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 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 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 1999 年 为我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回 1978 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 6 万多项, 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 1400 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1 年,“863 计划”累 计创造新增产值 560 多亿元。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 因。 (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和影 响。 [解析] 第(1)问,分别结合 1842~1860 年、1957~1976 年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及政治状况分析。第(2)问,阅读材料,据“首次”“第一”“蓬勃发展”“新增产值”等 关键信息说明科技发展的特点;“原因”注意从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等方面回答;“影响”可根据科技成果的项目分角度进行归纳。 [答案] (1)第二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西方的殖民侵略;太 平天国运动的消极影响。 第三次: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影响;“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2)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广大科 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促 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项目 特点 情况 时期 1950~1958 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 1.6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 年 非常时期 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 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 1.4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 年 非常时期 几乎零增长 1975 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 500 年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 全民所有制单位中 全国每百万人 每百万职工中 年份 科技人员的总数 中科技人员数 科技人员数 1952 42.5 万人 少于 7.5 人 269 人 1987 889.4 万人 83.1 人 889.43 人 1989 996.1 万人 88.1 人 967.6 人 ——《奋进的四十年》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 1955 年的 3800 万元猛增到 1997 年的 961 亿元,所 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 1997 年达到 3.1 万项。——《中国现代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影响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三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 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是怎样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教材知识和表格 中不同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第(1)问 和材料二中的“科技人员”及材料三中的“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等可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决定经济的发展,但又离不开经济为其提 供的物质保障,科技的发展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组织答案。 [答案] (1)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还有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②“左”倾错误和三年经济困难。③党中 央纠正“左”倾错误使得形势好转。④“文革”时,科技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⑤“文革”结束,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条件:国家重视、科学决策、科研队伍壮大、经费投入猛增、教育水平提升等。 (任答四点即可)关系: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科技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 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